有关中国外汇储备的几个主流观点及笔者的评论
李振勤
(1) “外汇储备不能借给企业”
今年两会期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接受记者采访,就外汇管理方面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发表了见解[1]。
郭树清表示,中国增加外汇储备时,第一考虑安全性,第二是流动性,第三才是盈利性,确保安全性,我们的投资不能有很大风险。我们主要购买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资信特别好的债券以及很少一部分公司债券,我们不在境外购买股票。
郭树清解释了为什么外汇储备不能借给企业:
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特别强调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决定了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国际市场上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如果借给国内商业银行和企业使用,这部分外汇就不能为国家随时可以使用,也就不能再算作国家的外汇储备。
我觉得郭树清先生所说明的是, 外汇储备以买外国公司债券的形式借给外国企业不成问题,
但不能借给中国企业; 借给外国企业可以随时为国家使用, 借给中国企业反而不能随时使用,
也就不能再算作国家的外汇储备。
我对这种说法十分疑惑: 投资于外国债券就一定优于投资国内?
如果仅就安全性和流动性而言, 外汇储备并不优于黄金储备: 对于后者而言不存在外币贬值的风险。
虽然郭树清先生认为盈利性只是中国增加外汇储备的第三考虑,
他的说法与下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的说法并不一致。
(2) “外汇储备已演变成生利资产”
李扬在最近一期中国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 提出 [2]:
“应当纠正那种认为持有那么多外汇储备是'浪费'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各类资产中,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率是相当高的,中国的外汇不是拿着一些外国的现钞放在那里,而是买了外国的一些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
去年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率是5%左右,按照去年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应当有上百亿美元的进账。试问国内投资目前有多少能达到这么高的收益率呢?”
我不知道李扬的说法是否考虑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因素。
如果外国有那么多“高收益、低风险、非常安全的债券”, 为什么外国投资者不趋之若鹫,
却跑到高风险的NASDAQ去拼搏? 为什么近年来投入中国的外资不断增加?
(3)
“外汇储备现在主要是给人'看'的”; “中国是一个资金短缺国家的说法已经过时了”;
“货币当局对外汇可控空间不大”
这些观点也是李扬在中国新闻周刊文章中所表达的[2],
可能代表着外汇管理当局的主流看法。
有关外汇储备“增强对本币的信心”的作用,
笔者认为十分有限; 笔者也不同意“国内资金充裕”的说法。(见笔者过去写的几篇文章, 这里不再详述[3])
李扬文章中说:“一个重要事实是: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一国货币当局可以控制的空间其实已经并不大。如果刻意为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来采取什么措施,反而可能会对国内的经济运行造成伤害。 ...对于如何掌控外汇储备与GDP之间的所谓比例关系,现在没有什么措施,在我看来也不用刻意去采取什么措施。 ...我们的外汇储备是都在用着,而且都是生利的。”
李扬似乎认为中国外汇管理政策可以按既定方针办,不必作出改变。按照我的理解,中国的外汇储备达3200亿美元,是GDP的约 1/4,为中国政府年预算的一倍半。 有关这样大规模国家资产的管理政策,让外汇储备管理局(“一国货币当局”)去做大的变化,确实有一定困难。 有关中国国家资源的重大决策,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以及政府更高层的通盘考虑。
一方面,
中国有占GDP约 1/4 的国家资产存为外汇储备, 或投资到国外; 另一方面,中国每年投资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仅占GDP 4.8%, 比印度还低[4]。 这种状况不能算是正常的。 最近SARS(“非典”)在中国的流行,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极大冲击,也反映出中国多年来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投资严重欠缺。 我个人以为,中国的3200亿美元外汇储备在此危机中没发挥什么作用; 在未来类似危机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也很难说。
可考虑减少外汇储备, 投资于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全国信用信息系统等与人民福旨、国家命脉密切相关的领域[3]。
(4)“发达债券市场可消除外汇储备之弊”
我基本同意李扬的上述观点。发展独立于股票、国债的企业债券市场,是发展完整的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企业债券商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一个长期目标。
将来一旦发展起“发达债券市场”,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可优先购买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国公司的外汇债券。即使不存在“发达债券市场”,中国也应考虑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国公司的债券。这样庞大外汇储备的国家资源, 能够为国内的发展服务, 同时也不致完全仰赖于外国公司、政府和机构的“信用”。当然,与此政策配合,应加速建设国内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规则和反腐败监督机制。
参考资料:
[1] 粤港信息日报,
“国家外管局局长郭树清:外汇储备不能借给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tz/20030307/1457318219.shtml
[2] 中国新闻周刊, “资金明显过剩, 外汇储备观已过时”
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05-08/26/301232.html
[3] 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得不偿失? — 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之我见
http://202.99.23.235/cgi-bbs/ReadFile?whichfile=46911&typeid=25
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与国家统计局邱晓华先生商榷
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29/163/20021227/896900.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计数字: 卫生资源状况
http://www.moh.gov.cn/statistics/digest01/Tyf2-142.htm
|